中药的作用是用于治疗疾病的,是否有疗效是其能否入药的主要标准,如何明确中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呢?
要知道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明确几个概念和认识。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循证医学。年加拿大GordonHenryGuyatt首次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是针对20世纪末全球疾病谱改变,为科学判断多因性疾病,综合性治疗疗效,提高治疗效果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实用科学。
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的,为合理用药和促进卫生管理及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
循证医学的基石是证据,其本质是遵循证据。
而可做为评价证据的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大致分为五级(一级最高,五级最低)。
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三级:设有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
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且可靠性较上述两种降低。
五级:专家意见。在没有金标准的情况下,可依此使用其他级别的证据作为参考依据但应明确其可靠性依次降低,当以后出现更高级别的证据时就应尽快使用。
显然,循证医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依据,而最有力的证据是多个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的系统评价。
这就需要知道什么是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以对照效果的不同。具有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临床试验设计、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倚、平衡混杂因素,被公认为是评价干预措施的金标准。
国际上第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是年由英国医学研究会组织实施的评价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设置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随机化分组和盲法试验(研究者和病人都不知道病人分在哪一组),这种设计的原理就是要避免一切人为干扰的因素及安慰剂效应。
而药物真正上市包括四期临床试验。今天所有新药物上市都必须进行这些过程,而FDA只所以为全球所信任正是因为其严格的评审条件。而我们国家进行严格的药物上市前试验是近15年的事情。
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专家意见在循证医学里是证据层次最低的,无法排除安慰剂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只有在没有金标准时才采用。
临床上有部分疾病是自限性的,即使不加任何干预措施都可以自行缓解,最常见的如单纯疱疹,俗称“上火”,这种疾病即使不服药,其自然病程在7天左右,到时间就自行愈合了。其次是过敏性紫癜,在不累及肾脏及关节的条件下,也是自限性疾病,一旦过敏原去除,病情会自行缓解。显然对于疾病本身来说,服安慰剂和药物的作用基本相同。
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也属于自限性疾病,部分轻症病人也有自愈倾向,只需要对症处理,并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除非通过随机双盲试验证实用药相对于不用药有显效。
严格的药物试验就是为了排除安慰剂效应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中药是古代科学术落后,而古代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时人们将医学归入相命、僧、道、尼一类,可见医学着实不发达。当时要准确检验一个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是条件不具备,二是这些科学评价的方法尚未诞生。所以当时考虑入药最重要是取材方便,没有更佳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既使将古名医的药方做为一种专家意见,也是证据层次最低,需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后才能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案。
在现阶段,各种检测手段齐全,科学技术已取得极大的进步的今天,中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显然不取决于任何个人,包括病人、药厂和名医,而应取决于严格的临床试验结果,而且,一旦有其后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与以前认识相悖的地方,即应立刻修正原认识。中药之所以无法为世界广泛接受,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验证。
科学的监测方案不仅有利于民众的健康,长远来看,还会节省大量医保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