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更新~
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处境一度尴尬,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中医和西医应不应该结合,怎样结合,如今仍在探讨阶段,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
近期听了宝树主任的课,感悟很深。宝树主任是省内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脾胃内科的专家,对中医和西医都有很深的造诣。
听完课后,雪梨越来越坚信:熟悉西医理论和诊断而从事中医诊疗,拥有两套诊疗思路的医者,在面对疾病时,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更多。
哪一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益处更大,就选择哪种,需要手术治疗的就去手术,能中医药治疗的就中医药治疗,患者也更受益。
▲教材是学习的基础
我们中医人不应固步自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不丢人。
西医的治疗是规范化,中医的特点是个性化,这就导致中医难实现产业化。但不得不承认,在某些疾病上,西医的机理研究更细致,走在更前面,但在治疗上也有它的局限。
比如宝树主任讲的一个案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年轻未育女性患者,月经过多伴贫血。这个案例跟雪梨医生所学专业相关。
西医对此的治疗依赖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等)控制。但是,大剂量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很大,“满月脸水牛背”,还有骨质疏松症都出来了。
怎么办?
这时候使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月经过多,多一种治疗方法,是不是更好呢?这应该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意义所在。
雪梨作为一个妇科医生,当遇到一个异常出血的患者,借助现代检查方式,B超和妇科盆腔检查,查找出血部位,诊断也会更加明确,更大限度地避免漏诊。
在治疗上,中西医都懂的医生有更多选择。
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敌人”是疾病。雪梨认为,只要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没有必要执著于选择西医西药或者中医中药,只要医生的专业性够强,能帮患者解决问题。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鞭策下,雪梨医生不断学习和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力求保持自己的专业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不学习,尤其是职业技能和知识!新的一年,一起立一个学习的fla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