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白癜风最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提出有“白处”“白毋奏”的说法,通过白处方、白毋奏治疗的描述,可以大致推断出当时的“白处”“白毋奏”的名称与现在白癜风一致。明代的医籍之中,部分医家将“白癜风”等同于“紫癜风”并跟“汗斑”概念混淆,如《寿世保元》中曰:“紫癜风、白癜风,即如今汗斑之类。”
01了解白癜风的中医证素分布,症状较轻微,病性证素以气滞最为常见
1、病位证素
由于大多数白癜风患者无明显不适,全身症状较为轻微,总体病位证素分布以肝、肾、脾为主。证素组合情况,以单病位证素存在为主,其次双病位证素。单病位证素在肝最为常见,双病位证素以肝肾组合最常见。白癜风病变虽在皮肤,其发病却与肝肾脾等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这与大多数医家研究结果一致。肝为刚脏,主藏血、疏泄,能够调畅全身气机。肝脏像“血库”一样贮藏血液以供养人体日常活动,濡养、维持脏腑的正常功能。肝血不足,或是肝郁不能条畅全身气机,气血不能濡养皮肤,皮肤就会失去正常形态和色泽,从而生成白斑。
肾脏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封藏、生精,精生髓,精髓化生血液,精足则血旺。临床中肾亏,则精血不足。且肾之色为黑,白癜风黑色素缺乏正是肾亏的表现。肝肾相生,精血同源。肝脏和肾脏对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生成、输布和代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维持包括皮肤在内的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等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皮肤得不到濡养。皮肤失养表现在光泽方面的问题就是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从白癜风发病病理方面,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障碍是白癜风发病的中心环节。研究发现滋补肝肾功效的中药能够正向调节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的活性。
还有研究白癜风患者外周血的CD3、CD4和CD4/CD8值,发现其值显著低于无白癜风病史的人,也就是说白癜风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经过滋补肝肾中药治疗后,白癜风患者CD3、CD4、CD4/CD8比值会明显增高,CD8则会明显降低。
提示白癜风发病与肝肾功能息息相关。临床中亦发现,现如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更容易发生消化道症状,导致脾胃功能失职。脾为“后天之本”,位居中焦,主运化升清,能化生水谷精微,是后天之气的主要来源,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健运失职或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肌肤络脉不充而失于荣养,可见皮肤发生白斑。在白癜风的治疗过程要注意固护脾胃,脾脏功能正常,后天之气充盈,有利于白斑复色。
2、病性证素
病性证素以气滞最为常见,阴虚、阳虚、气虚次之,然后是热、血虚和血瘀。病性证素组合中,以双病性证素存在为主,其中气虚+阳虚最为多见,其次为阴虚+热、气滞+血瘀。白癜风发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从古至今,各医家对于白癜风病因病机叙述颇多。调查研究发现气滞在白癜风发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科正宗》提到“紫白癜风乃一体二种。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明确指出白癜风的白乃气滞所致。气为血之帅,气滞过甚则血不行从而引起血瘀,故气滞血瘀常同时存在于机体。气机不畅,致局部经络瘀阻,皮肤气血失和,则易发生白癜风。阴虚、阳虚也是白癜风发病较为常见的病性证素。
阴虚多由阴液不足所致,阴液亏少,肌肤失去濡润滋养物质,可表现为肌肤形态、颜色变化,发生白斑。阳气指气中具有兴奋温煦性质的部分,是生命的根本,对人体有着温养和卫外固内的功能。阳虚不能温运气血外达于肌表,皮肤失于温煦和濡养,则会导致白癜风的发生或加重。
白癜风的发病与气虚、血虚也密切相关。气血乃维护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肌肤也必须依赖气血的濡养。气对于血液的运行有着推动作用,同时血液又能运载气;气血相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气血的濡养作用可反映在皮肤的“润颜色”上。所以当气血亏虚失荣、运化失权,不能滋养肌肤脉络,皮肤也会生发白斑。
白癜风辨寒热大多医家都是从寒论治,最早《素问·皮部论篇》中就提出:“多白则寒”。气滞、阴虚、血瘀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原因,而气滞、阴虚、血瘀日久都易生内热。热邪易阻滞气机,壅滞肌肤经络而生白斑。且白癜风夏季发病或加重多见,夏季就诊率高,更容易提取热这一证素。
3、相关因素
女性患者多忧思易忿怒,更容易郁结伤肝,形成气滞体质。从而提出了从肝论治成年女性白癜风,尤其是表现出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少,夹有血块,有经前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的女性白癜风患者,临床更应注重疏肝解郁。
就病位证素而言,有学者提出成人与儿童的治疗侧重点有所不同,儿童白癜风患者更应注重脾脏功能,健脾法治疗儿童白癜风效果会更加显著。春季病性证素为血瘀、气滞为主,夏季病性证素为热、阴虚常见,秋季病性证素为阳虚、气虚为主。
肝通于春季,春季本应是肝疏泄功能增强的季节,而此时,如果肝主疏泄功能没有应春季而加强,则会影响气机的运行,形成血瘀、气滞为主的病性证素。夏季天气炎热,最易外受热邪侵袭,热易伤阴,病性证素以热为主,阴虚次之。秋季是阳气渐衰,阴气上升的时期,此季节白癜风证素以阳气虚最为常见。
白癜风为慢性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有“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理论,故白癜风病程久者易引起肝肾亏损,瘀阻脉络,形成本虚标实之症。中医学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说,与遗传相关的疾病都与肾相关。
白癜风进展急性期是由于风邪袭表,蕴而化热,搏于肌肤,致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成,主张白癜风应分期论治;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中药处方发现进展期白癜风以里实热证居多。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脾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心脾功能失常,则其所主的面部和四肢的经络气血功能会受影响,造成局部皮肤色泽的变化,形成皮肤白斑。
02了解古籍中白癜风病因病机的记载,白癜风疾病记载的历史较为悠久
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关于“白与寒”之间的论述。《灵枢·五色》中有云:“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素问·皮部论》中也记载:“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白为寒。”虽未阐明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为寒邪所致,却明确指出白色的病因病机与寒邪相关。
隋代医籍《诸病源候论》中最早直接阐明了白癜风的病因病机:“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此亦风邪搏于皮肤,气不和所生也。”他指出白癜风是由于风邪侵袭于肌肤,导致局部气血失和而生白斑。
宋代医书《太平圣惠方》最早指出白癜风发病与肺的关系:“夫肺有壅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腠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肤皴起生白斑点,故名白癜风也。”作者认为白癜风病因病机属实热证,素体肺内壅热,又外有风邪侵袭,风热之邪伏留于腠理,令皮肤变白。
清代王清任所著医书《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中最先提出从血瘀论治白癜风,他认为白斑是由于血瘀于皮里所生,临床可根据通窍活血汤化裁加减来治疗,为白癜风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结语:中医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据笔者临床实际观察,一大部分白癜风患者存在皮损缺乏特异性,无明显不适症状的情况。临床治疗中可依据患者发病的诱因、发病的季节、分期以及舌苔脉象等,为白癜风更精确的“辨证”提供思路。因此,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白癜风的不同的发病特点进行“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的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