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蛋白尿是肾病治疗过程中非常“棘手”的一项指标。蛋白尿漏出越多,对延缓肾功能越不利,甚至还会加速肾衰竭。目前扼制蛋白尿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剂。
但并不是所有肾友都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激素不敏感的患者,蛋白尿不“很听话”,频频发作确实让人头痛。
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医学家和科学家一直在进行相关药物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类常用的降压药,同时也具有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功效。
看不懂这些专业名词不要紧,它俩还有个简称就是“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名字来源是因为这两类药物的名称中分别都含有普利和沙坦两个字。相信不少肾友,尤其是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该不是很陌生。
这两类药物针对肾病治疗有2个优点:
一、使用范围广
除了治疗高血压,在肾病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治疗多种肾病引起的蛋白尿,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原发性肾病如慢性肾炎、IgA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继发性肾病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等等。
二、副作用小,更安全
普利类和沙坦类的药物相比激素来说,副作用较小,安全性更高。如普利类药物有低血压、高钾、头痛的副作用,随着用药时间增长,患者耐受力增强,这些症状也会逐渐消失。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症状,适当调整用药量后也能有所缓解。
此外,关于这两类药物的副作用,在肾病治疗过程中有两点需要特别